“雙一流”建設是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世界艾鄉資訊-截至2023年,全國共有147所高校先后躋身第一輪與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高校、用人單位、考生以及教育管理部門、研究人員等迫切需要客觀、全面的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進展狀況。2022年10月,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正式推出“大學360度全景數據平臺(公益)”,旨在為社會各界了解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進展情況提供參考,從第三方評價角度助力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哪些大學的科研建設成效最高?哪所大學的學術水平最高和科研貢獻最大?
2023年2月21日,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大學360度全景數據平臺(公益)”最新公布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和2023中國大學科研成果排名。
榜單顯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問鼎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冠軍,是國家“雙一流”建設以來學術水平最高、科研實力最強、科研建設成效最顯著、科研成果質量最高的大學,是中國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實施有組織科研的排頭兵和領頭羊。
其中,2016-2022年,在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排名中,北京大學研究實力最強和學術水平最高,雄居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人文社會科學)首位;中國人民大學第2,復旦大學第3,清華大學挺進前4強,武漢大學第5,華東師范大學躋身前10強。
在自然科學學術排名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科研實力最強和學術水平最高,雄居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自然科學)冠亞軍。浙江大學第3,上海交通大學第4,華中科技大學表現強勁,挺進前5強。哈爾濱工業大學進步較大,挺進全國前6強。
引人關注的是,在上榜全國非“雙一流”建設高校中,福建師范大學、河北大學、廣州大學位列2023中國雙非大學學術排名(人文社會科學)前3甲,昆明理工大學、江蘇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問鼎2023中國雙非大學學術排名(自然科學) 前3強。上述雙非高校是第三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有力競爭者。
最新發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旨在從第三方評價角度助力高校“雙一流”建設
科學研究是現代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和著力推進成果轉化是國家“雙一流”建設的五大建設任務之一??蒲谐晒呛饬恐袊咝?ldquo;雙一流”建設科研成效、科研貢獻能力和學術研究水平的關鍵指標,是影響中國高校辦學實力、綜合競爭力和學術水平的最核心指標。
自2003年起,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連續20年發布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已發展成為中國具有社會影響力、公信力、參考價值和創新力的中國大學排名領先品牌。2020年10月,作為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以國家“雙一流”建設方針政策為指導,首發“校友會中國大學學術排名”,旨在為社會了解中國大學雙一流建設進展情況提供參考,從第三方評價角度助力高校“雙一流”建設。
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緊緊圍繞“雙一流”建設,突出評價中國高??蒲袆撔滤?、科研實際貢獻和科研成果質量,引導中國高校推進有組織的科研,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產生出重大的原創性成果,加快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創新能力、技術價值和市場價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扎根中國,解決中國問題,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為世界科技創新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評價指標體系由國家級科研獎勵(占40%)、省部級科研獎勵(占25%)、國際科研獎勵(占10%)、高水平論文(占10%)、圖書著作獎(占5%)和專利標準獎(占10%)等6大一級指標構成,評價指標集中反映2016-2022年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科研貢獻質量和學術研究水平,體現中國高校服務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與貢獻。
與2020年相比,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今年新增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入選著作、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等評價指標。
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評價對象為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具有招生資格的本科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上??萍即髮W、西湖大學等未納入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評價。評價指標數據來自國家權威部門、第三方權威機構、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高等院校等對外公開的權威數據與客觀數據。
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兩類榜單進行公布,對中國高校實施分類評價,引導特色發展。
北京大學雄居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人文社會科學)第一,中國人民大學蟬聯亞軍
“雙一流”建設以來(2016-2022年),哪些中國高校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學術研究水平最高?
榜單顯示,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水平最高,總分為1388.70分,雄居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人文社會科學)冠軍;中國人民大學1197.36分,居第2;復旦大學901.33分,居第3;清華大學838.44 分,躍居全國第4名;武漢大學756.54分,居第5;南京大學747.54分,列第6;北京師范大學719.46分,居第7;浙江大學683.46分,列第8;南開大學462.78分,居第9;華東師范大學438.44分,居第10。
清華大學雄居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自然科學)首位,華中科技大學穩居前五強
清華大學自然科學學術研究水平最高,總分為1747.92,雄居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自然科學)冠軍;北京大學1107.02分,居第2;浙江大學1078.34 分,居第3;上海交通大學956.58分,列第4;華中科技大學811.95分,穩居第5;哈爾濱工業大學615.19分,列第6;武漢大學563.93分,居第7;西安交通大學532.84分,列第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10.59分,居第9;東南大學506.28分,雙一流建設以來科研水平持續提升,再次挺進全國10強。
大多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學術水平有較大幅度提升,部分高校跌出全國200強
與2020年榜單相比,大多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在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的排位有所提升。原因在于,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由于本身就具備較強的科研實力,經過幾年的重點建設,“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引來國家和地方更多投入和政策傾斜,形成良性循環,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大部分高??蒲袑嵙退酱蠓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高質量高影響的重大科研成果,在有組織的科研中發揮出示范帶頭作用。
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多種原因,如地域劣勢明顯、地方投入不足,難以培育和引進具有全國乃至國際競爭實力的頂尖人才,以及高校“雙一流”建設思路出現偏差,科研工作規劃缺乏戰略性和前瞻性,個別“雙一流”建設高校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的全國排位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如安徽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新疆大學、西藏大學、青海大學、石河子大學、海南大學、內蒙古大學、寧夏大學等雙一流高校跌出全國200強,表現遠遜于昆明理工大學、江蘇大學等非“雙一流”建設高校。
統計顯示,在最新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中,雙非高校全國排名普遍下跌。在最新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人文社會科學)中,全國僅有33所非“雙一流”高校挺進全國100強,比2020年榜單少了6所高校,且全部未能進入全國前30強。在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自然科學)中,全國有21所非“雙一流”高校躋身全國100強,比2020年榜單少了3所高校,雙非高校也集體跌出全國40強。
福建師范大學、河北大學雄居2023中國雙非大學學術排名(人文社會科學)冠亞軍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非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科研建設成效最高?榜單顯示,在最新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上榜的雙非高校中,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福建師范大學、河北大學人文社科研究實力最強,位居全國第34名、第38名,雄居2023中國雙非大學學術排名(人文社會科學)冠亞軍,廣州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分列第3至第7,躋身全國前50強。這些高校是第三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有力競爭者。
昆明理工大學問鼎2023中國雙非大學學術排名(自然科學)冠軍,首都醫科大學挺進前3甲
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昆明理工大學自然科學研究實力最強,表現最突出,超越部分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位居全國第42名,雄居校友會2023中國雙非大學學術排名(自然科學)首位。江蘇大學第2,首都醫科大學第3,揚州大學第4,挺進全國前50強。南京工業大學居第5,燕山大學列第6,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第7,河北醫科大學居第8,山東農業大學列第9,廣東工業大學居第10名。上述雙非高校是第三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有力競爭者。
總體來說,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盡管表現出很強的馬太效應,使得非“雙一流”建設高校與國家“雙一流”高校的差距越來越大,但少數獲得地方政策和財政重點支持而且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非“雙一流”建設高校進步較大,由于“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滾動確定,并非終身制,對于“雙一流”建設名單中排序處于較后位置的高校來說,不進則退,會退出雙一流建設名單,因此個別特色鮮明的雙非高校在第三輪雙一流建設名單的競爭中大有機會。
非“雙一流”建設高校要進一步突出“雙一流”建設特色化發展的戰略思維,提升科研質量和競爭力,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社會市場卡脖子問題展開有組織的科研,凝聚自身有限寶貴的人力財力物力,深耕細作,勇攀高峰,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今后的國家“雙一流”建設中贏得一席之地。
附:校友會2023中國大學學術排名評價指標體系